学校召开示范校建设阶段性总结通报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8-28浏览次数:0

 
学校召开示范校建设阶段性总结通报会
 
     2014年12月22日上午,学校在西校区二楼会议室召开示范校建设阶段性总结通报会,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谈铁军校长亲自主持。
    首先,杨巧玉副校长总结了四个重点建设专业的项目进展情况。一是建立了以“七制”模式推进项目建设示  范校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完善了《示范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职责》、《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工作章程》、《示范校建设目标在责任书》、《示范校项目建设信息员工作职责》等20个制度建设;二是依托学校门户网站和示范校专题网站,加强建设过程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先后制作工作简报32期,发布信息386条;三是以项目建设“任务分解会”、 “推进会”、“讨论会”、“阶段性总结会”、“专家指导会”、“通报会”、“校长办公会”等形式推进示范校建设任务的落实和项目的实施;四是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分别完成了人才需求调研方案及问卷的设计、人才需求调研的实施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撰写和修订工作,并组织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开展了专题讨论和评审工作。五是以专业核心课和人文教育为主线,开展校本教材编写工作,并召开校本教材编写工作推进会,专题研究校本教材开发工作,立项校本教材38本;六是全面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公开课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试题库建设、微课设计等教学资源建设;七是全面开展以专业核心课为主体,相关专业课为辅助,公用基础课为补充的课程标准开发工作,现已完成43门专业课的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其他19门正在开发中;九是六位一体评价体系已具雏型;十是以4个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开展的工学交替教学活动进展顺利,已经逐步渗透到电气技术应用、汽车美容与装潢、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汽车电子技术、焊接技术应用、计算机室内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等9个专业教学中,深度校企合作项目开展顺利;十一是举办了两期高层次、专门化的全员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效果明显。
     其次,邓生银副校长总结了德育特色项目的进展情况。一是中职生“四期教育”德育工作模式更加完善,机制建设更加健全,职业特色得到彰显。二是中职生“四期教育” 德育工作模式的教育内容更加丰富,立体性德育实践活动更加多样,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特别是一舞三鼓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开展顺利,“四节”活动学生参与率达100%,“两进、两出、四讲”活动达35场次,参与学生7200多人次;主题教育活动更是精彩纷呈。三是德育队伍建设措施到位,先后有10名骨干班主任参加国家、省级培训,支持6名班主任参加西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习,组织7名教师报考国家心理咨询师,参加了总学时为520学时的网上培训、2次模拟考试和国家考试;四是德育人文教育校本教材与项目建设进度同步进行,已经完成3本编写任务,其它8本正在修订中;五是继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活动;六是德育课题研究进展顺利,3项个人课题已经结题,4项课题正在开展相关研究中;七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立了“心灵之家”学生自助社团和“心灵之声”心理健康教育广播专栏。
    第三,信息中心李军主任总结了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的进展情况。一是与移动公司合作的网络基础改造、省级项目已经完成,一卡通项目还需完善;二是录播教室、校园电视台、存储系统、班班通、LED彩屏项目已完成招标,将积极实施安装;三是数字化校园平台以及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已完成招标,将尽快安装投入使用;四是与兰州市电教中心、兰州市图书馆建立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关系正在衔接中;五是信息化应用培训进展顺利。
     最后,谈校长做总结讲话。他指出,一是学校示范校建设的人文环境已经形成,党政工团两栋机制全面展开;二是先后开展了三期的全员参与专题培训,人人参与教学模式改革的一节公开课,全员参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和微课设计比赛,编写校本教材40多本,课程标准60多个,课题研究30多项、四讲活动40余次、建立社团40多个,充分体现全员参与建设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广泛;三是校企深度合作,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合作企业达20多个,形成了3个中心,将受益4个专业;电子电器专业一企多联,将建成5个中心,工学交替教学活动特色鲜明;汽修专业合作企业多、企业实力强、辐射专业广、提供岗位多,将形成2个中心5个核心基地,三轴联动服务学生实习实训;数控专业充分发挥学校设备优势,积极探索实习实训经验,争取引入合作企业。四是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在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均形成了一系列制度,保障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五是多元评价体系已初具模型,继续成立开发小组,形成合力,完善体系;六是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基本完成,下学期将全面投入使用;七是德育特色项目建设丰富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设将会成为示范校建设一张新名片。希望大家一鼓作气、相互协调、积极配合、努力完成工作任务,探索新的示范、辐射内容,引领其他专业同步发展。

(信息来源:示范校建设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