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之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线上课程)
课程负责人: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王香婷
电气工程学院 徐瑞东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四项“新基建”之一,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是教育最微观问题,解决的是教育最根本问题;课程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成效”根本标准的具体化、操作化举措,因此,要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建设的有关精神,提前谋划,精心培育,不断夯实课程建设基础工作,设立专项经费,加快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引进课程平台、加大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力度,积极推进课程综合改革,促进课程迭代更新和教学模式创新,遵循“两性一度”标准,大力开展“金课”建设,建设完成了一批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风格独特的一流本科课程,成效显著。
为持续推进课程改革创新,着重加强内涵建设,强化课程思政,着力打造更多遵循“两性一度”标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充分发挥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我校一流本科教育,将逐步推出我校一流课程,进一步推进“学习革命”向“质量革命”纵深发展。

01
课程介绍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是工科非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始建于50年代,经过几代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创新实践,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均获得了内涵和外延的拓展,实现了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课程先后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及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
本课程分为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一)(电工学上)和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二)(电工学下)两门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课程自2017年上线以来已运行12轮次,选课人数超过了25万。
两门课程均为8个模块,总计讲课视频178个,总计时长1840分钟。课程资源涵盖课程视频、演示文稿、知识点讲解、演示动画、实验视频、虚拟仿真讲解视频、随堂测试、拓展讨论、单元作业、单元测试和线上考试等内容。
02
课程亮点、特色、创新
1
课程视频制作精良
教学资源丰富
在线课程视频讲授内容精湛,视频制作精良,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平台除了提供了178个视频资源外,还提供了非视频资源等总计175个,包括“视频+音频”虚拟仿真讲解、重点难点内容的知识点讲解、动画演示、2门课程各8个模块单元作业与单元测验,并提供了111个知识点的随堂测验题600多道等。
授课、仿真演示讲解及实验视频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一)课程测验、作业以及考试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二)课程测验、作业以及考试
部分知识点教学资源
2
课程内容精心设置
方便学习者学习使用
本课程以秦曾煌教授主编的《电工学》教材为参考教材,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课程分解为两门课程,每学期同时开设,满足各类学校不同时间点开设的需要。同时课程内容丰富,使用者可以按照知识点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满足不同学时、不同需求学习者的需要。课程团队研发的8部多媒体课件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多所高校使用,受到广泛好评。
课程资源与立体化教材
3
线上线下结合
教学应用效果好
充分运用在线课程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运用慕课堂、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以及智慧教室等优良的教学环境,开展多维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学生课前看视频,课上案例剖析、小组讨论、实验展示、专题研究等,有效传授知识,全面培养能力。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多元化,翻转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03
课程教学团队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王香婷教授和徐瑞东教授。
王香婷教授,江苏省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团队“电气信息类基础教学团队”带头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校首届 “教学突出贡献奖”等多项奖励。
徐瑞东教授,校教学名师培育对象,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负责人,中国高校电工电子在线开放课程联盟江苏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电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教学奖。
课程团队成员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包括王香婷、徐瑞东、张林、刘玉英、张晓春、戴新联等共14人,团队教师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丰硕,先后获江苏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江苏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多名教师获江苏省微课比赛一、二等奖,全国高校青年教师电工学课程教学竞赛特等、一等奖,江苏省以及校教学竞赛特等、一等、二等奖,以及全国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竞赛一、二等奖等。课程团队持之以恒开展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创新实践,获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一等奖,省级精品教材、省级重点教材、省级多媒体课件大赛一、二等奖以及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多项教学奖。
04
课程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
课程上线以来已运行12个轮次,选课人数超过了25万。在2020年疫情期间春季学期第六期开课的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一)(电工学上)选课人数最高达50665人,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二)(电工学下)选课人数最高达36941人,分别有80余所高校采用这两门课程作为SPOC课程,有效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
课程至今已开设12轮次
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期间)选课人数
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期间)SPOC使用学校云图
课程评价
专家评价:课程团队秉承“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依托自建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自2017年起持续开展基于“PBL+BOPPPS”模式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重构课堂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实施多样化教学手段,融合课程教学资源,融入科技发展成果,案例式、探究式、研讨式教学,努力打造“高阶学习”课堂,取得突出成效。
学生及社会学习者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