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做政府工作报告。理工学院广大干部师生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多种渠道认真收听、收看了大会盛况,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大家一致表示,过去一年的成绩更加坚定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决心和信心,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以锐意进取、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党总支书记邓生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我们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理工学院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紧盯“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要求,实施“112334”工程,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教育家精神,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转移新需求,打造智能控制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强化“五金”建设,服务兰州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在推进“四强”行动中展现新担当,奋力谱写学院改革发展新画卷,用实际行动践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新时代美丽兰州建设贡献学院力量。
党总支副书记、校长李蔚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面对国家打造技能型社会的战略布局,职业院校须主动担当三大使命:其一,锚定产业需求重构育人体系。围绕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开发专业群+产业链融合课程,建设虚实结合的实训工场,培育适配新质生产力的高技能人才。其二,构建多元协同育人生态。深化三教改革,共建产业学院,让企业标准进课堂、教师进车间、学生进项目。其三,拓展终身教育服务半径。紧盯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强化社会培训,为农民工等群体提供技能升级通道,使职业教育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支点。
副校长马永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介绍了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听后令人振奋,深受鼓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把“分类推进高校改革”作为2025年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学科建设工作所承载的重大使命,深刻感受到当下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立足本职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担当作为,以“双高校”建设为牵引,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协同融合发展,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学科建设,提升学科融合创新能力和服务能级,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积极贡献力量。
副校长李军: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聚焦职业教育发展,强调深化产教融合,这与我校引企入校、开展订单班和建设产业学院的实践不谋而合。我校立足兰州市和兰州新区产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已为本地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输送了大量技能人才。接下来,我们围绕工作报告精神,深化产教融合,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提升服务地方的能力。也期待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拓宽学生发展渠道,让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兰州市和兰州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专职副书记刘娜: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作出的重要部署,为当前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党务干部,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三会一课’为抓手,促进新时代党建工作提质培优;以党建业务有机融合为重点,做强人才和专业优势,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推动全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在新征程中全面起势、走在前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综合办公室主任邓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31次强调就业,凸显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发展之基的战略意义。作为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是离就业最近的教育类型,必须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为稳就业提供“源头活水”。要秉持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宗旨,强化“就业是最大民生”的责任意识。围绕甘肃省新能源、集成电路等支柱产业,把握《甘肃省打造全国区域性现代制造业基地行动方案》政策契机,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做好做优智能制造、数字经济领域特色专业。以“一人就业、全家安心”的情怀,培养更多“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好”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稳就业大局贡献职教力量。
学科工作办公室主任马永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以满足制造业对紧缺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作为职业学校学科办负责人,我将及时优化专业设置,修订人才培训方案,确保教育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同时,我们将持续推进“智能制造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持续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加强新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更好地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
教学工作办公室主任金发来: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教育领域描绘了宏伟蓝图,提出了多项重要政策和目标,如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分类推进高校改革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这些举措不仅为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行动指南。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深入学习,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以报告精神为指引,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四有”好教师。同时,我将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创新实践,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培训处负责人陈海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作为职业学校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未来社会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有用之才。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综合办公室副主任王文涛: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让身为职业教育教师的我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主动对接产业需求,将行业新技术、新规范融入课堂,让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紧密相连;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同时,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的培育,为职业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教学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左玉娇:
通过认真研读政府工作报告,我深切体会到国家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与务实举措。报告提出“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强化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为职业院校发展注入新动能。作为一名职业院校教师,我深刻认识到:一是要立足区域产业升级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课程建设;二是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依托“产教联合体”搭建实训平台,提升订单班育人实效;三是落实“稳就业”要求,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完善就业指导服务机制。未来,我将以报告精神为行动纲领,主动担当、创新实践,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招生就业办公室副主任朱良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字里行间彰显着国家对民生的关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让我感触颇深。其中“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这一表述,让我感触至深。学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专业技能人才的重任。在今后工作中,我将积极贯彻落实工作报告精神,主动与更多企业建立紧密合作,拓展就业岗位;精心组织校园招聘活动,为学生和企业搭建高效对接平台;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提供精准就业指导,助力他们顺利开启职业生涯。
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何健: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技能强国战略”,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报告强调“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推进校企深度融合”,这正是破解当前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难题的关键路径。作为职业院校教师,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在教学实践中,应主动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构建“课程链—产业链”对接机制,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引入企业导师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要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通过企业挂职、技能竞赛等途径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以“工匠精神”引领学生树立职业理想。
教师第一党支部书记朱婧玮:
在本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新一年重点任务作出清晰部署,充分彰显了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坚定决心。其中诸多教育举措令人倍感振奋,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扩大高中学位供给,为广大学子提供更公平、更充足的升学机会;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极大减轻家庭负担,让学前教育的阳光普惠更多孩子。身为职业院校党支部书记,我备受鼓舞,我们将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产教融合,为社会培育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助力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为国家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教工党支部书记刘翠莲:
政府工作报告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它不仅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更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深感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认识到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教育政策措施,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第二党支部书记朱家维:
聆听政府工作报告,我心潮澎湃,作为职业学校教师,深感责任重大。报告对教育的重视,为中职教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教学中,我要紧跟政策导向,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让语文课堂更具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将语文知识与专业相结合,为他们未来职业发展助力。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学”,拓宽教学渠道,让学生接触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
师生党支部书记王翠翠:
作为师生党支部书记和思政教师,我将认真领悟全国两会精神,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建工作和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在日常工作中不断践行两会精神,并将两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结合教学内容,以两会精神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将两会精神鲜活地融入课堂教学,进一步引导青年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复兴伟业。
思政课教师周亚慧: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后,我深受鼓舞。今年两会聚焦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强调思政课的重要作用,这为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深入贯彻两会精神,把两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利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培养学生制度自信与家国情怀。同时,我也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实际行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学生党员陈东东:
两会领航新征程,青年奋进正当时。报告中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强调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与智能制造装备,作为一名智能控制专业学生,这让我对就业前景信心倍增。在校期间我将努力夯实专业基础,在专业学习中锤炼真本领,在实习实践中提升真技能。未来,我希望投身相关行业,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我国智能控制技术发展添砖加瓦,用专业知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