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为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2024年12月12日,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理工学院(兰州理工中专)公共基础教学部语文学科组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此次教研活动以高职一年级教材中的《蜀相》为课题,由汪岩、冯慧聪两位青年教师展示课堂教学课例。
汪老师以“时代掌灯人”引入课题,为学生梳理了杜甫的生平经历,娓娓道出“诗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理想,自然地将爱国这一思政要素导入课堂,随后结合文本中诸葛亮的形象激发学生对英雄、楷模的崇敬之情。授课过程流畅自然,层次清晰明了,展现出汪老师扎实的文学功底。
冯老师则将重点放在了文本的解读上,采用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整个课堂气氛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诸葛亮与杜甫的对比解析则使课堂具有了深度,在二者的对比中我们既看到了两位伟人心怀家国的忠贞不渝,也感受到了壮志未酬的无奈感慨,再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最终将课程思政落脚在新时代高职学子的技能报国上,令人眼前一亮。
12月18日的评课研讨活动延续了课堂的热烈气氛,党总支书记邓生银、副校长李军受邀参加了本次活动。评课研讨会上,两位授课老师向大家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课堂预设和生成以及课后的反思。接着,参加研讨的老师们对两位教师的授课情况逐一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她们课堂教学的优点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的意见。
李军副校长强调要以本次教研活动为契机,拓展更加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如跨学科合作、创新创业比赛等,打破公共基础课程的学科壁垒,推动更高质量的学科发展。在研讨活动中李军副校长还向老师们提出“六好”要求——做好言传身教;练好基本功;站好课程思政;用好教材执行标准;讲好基础+专业衔接;领好校企同轨。
党总支书记邓生银同志肯定了两位执教老师的专业能力,对课堂中的教学亮点表示赞赏,同时中肯地指出了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环节的完备性、师生的互动、拓展的深度和广度、讲课过程中的肢体、眼神等。邓书记强调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阶梯,青年教师要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持续提升教学能力,在教育之路上稳步前行,为学生的成长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同课异构,风采各异,“同课”奠基础,“异构”促发展。此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不仅让执教老师获得了丰富的个人体验,也让听课老师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过程中进一步更新了教学理念,丰富了教学策略,看到了教学水平上存在的差距,明确了自己在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这样的教研活动必将为打造高效语文课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后,语文学科组会继续找准“研”途方向,落实生本课堂,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能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