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精神,深度挖掘甘肃工业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与传承甘肃制造业的厚重历史紧密结合起来,与学校“双高”建设工作深度融合,讲好甘肃工业故事,塑造甘肃工业新形象,提升甘肃文化影响力,赓续历史文脉,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汲取奋进力量,谱写时代华章,培育时代新人。4月24日,理工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红色理响”宣讲团联合学生工作办公室开展了以“长风破浪今朝始有时,甘肃制造未来铸伟绩”为主题的——甘肃制造发展史系列宣讲活动。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宣讲团首先回溯了甘肃工业历史足迹。甘肃制造业发端于晚清“洋务运动”,1872年甘肃机器制造局的设立,宛如在封建经济坚冰下凿出的一丝缝隙,让近代工业的曙光得以透入。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甘肃被纳入国家工业战略布局,156项重点项目中8项落地甘肃,还有配套及国防军工的8项工程,成为甘肃工业蹒跚起步的有力支撑,开启了陇原大地向国家新兴工业基地迈进的崭新篇章。兰州石油机械厂建设时,年轻工人李建国满怀热血投身其中,在艰苦环境中攻克首台大型石油钻机的技术难关。1960年酒泉发射新中国第一枚远程导弹,背后是工程师王强等无数人的默默奉献。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的矿工张大山,在恶劣矿井坚守几十年,助力企业发展。同一时期,甘肃各地兴起诸多轻工企业,兰州成功转型为工业城市,奠定甘肃重工业基础。甘肃工业发展历史让莘莘学子切身认识到甘肃制造业从艰难中诞生的不易,激发了他们技能报国的理想,厚植了他们家国情怀。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接着,宣讲团重点讲解了甘肃制造业转型跨越发展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改革春风吹遍了甘肃工业领域,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国营长风机器厂技术员赵刚带领团队实现军工转民用的突破,成功开发洗衣机并畅销国内外。1997年,甘肃第一座大型示范风电场在玉门开工建设,工程师孙阳在恶劣环境中坚守,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树立标杆。省委、省政府提出工业强省战略,推动传统产业持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学子们从中感受到改革浪潮中甘肃制造的拼搏与进取精神,热爱家乡之情油然而生。
进入新时代,甘肃制造业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加速转型升级。金川镍钴公司打造智慧工厂,工程师李明团队解决技术难题提升生产效率;敦煌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技术领先,项目经理王华团队克服困难提供宝贵经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5G网络与智能工厂不断涌现。甘肃工业在设备更新、绿色制造以及构建体现甘肃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甘肃制造业发展的辉煌成绩让学子们看到甘肃制造的光明前景与无限可能。
宣讲过程中,宣讲团借助丰富的图片、翔实的数据以及生动的案例,全面梳理了甘肃制造业的发展脉络。从洋务运动给甘肃带来现代工业的萌芽,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苦创业,在百废待兴中毅然奠定工业基础,再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注入甘肃工业发展新动力,最后到新时代在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等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引领甘肃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无一不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甘肃制造业一路走来的波澜壮阔。
描绘新坐标,开启新征程。最后,宣讲团以“甘肃制造孕育的“铁山精神”弥足珍贵”作为结束语。兰州新区推动先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给广大学子成长带来新机遇,希望同学们弘扬奋斗精神,用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过硬的技术技能投身甘肃制造业发展实践,在新时代建功立业,共创家乡美好的未来。本次宣讲活动是理工学院巩固拓展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实践。宣讲活动激发了广大学子的奋斗热情,必将凝聚起他们为甘肃制造贡献自己智慧的强大动力。
下一步,理工学院将充分发挥“红色理响”宣讲团的作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构建“理论+学生+课程”模式,使宣讲团深入课堂、走进学生社区成为常态,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清、讲准、讲透,真正让师生听得进、能领会、可实践,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新时代洪流中,诠释最真挚的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情,进一步推动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党建与业务水平,着力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以高质量的党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