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化东西部职业院校交流合作,借鉴先进教学经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济南职业学院智能制造系骨干教师孙利敏、电子工程系骨干教师王甲琛于6月19日—7月3日在理工学院进行考察交流。期间,两位教师深入课堂一线,现场了解了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电子技术基础等核心课程的教学实况,并积极参与了学院近期紧锣密鼓开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论证、实训室建设规划研讨等工作,与我院青年教师及管理人员开展了多维度、深层次的交流对话。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6月30日,两位骨干教师进入智能制造教学部青年教师课堂,她们认真记录教学过程,细致观察师生互动,对年轻教师在教学设计、信息化手段运用、学生实操指导等方面展现出的专业素养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们展现出的扎实功底与创新精神,正是推动智能制造教学迈向新高度的蓬勃力量。同时,她们也结合自身经验,在课后进行了细致的个性化辅导,针对青年教师提出的课堂管理难点、学生差异化教学策略等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实操建议,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听课活动结束后,双方教师围绕“智能制造与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建设”“理实一体教学深度融合”等当前职教热点与难点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研讨会上,孙利敏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济南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实践,分享了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融入新技术标准的成功经验;王甲琛老师重点就电子类专业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实训室建设支撑教学改革等方面予以精准指导。理工学院相关专业负责人及教师积极参与,大家畅所欲言,交流热烈,并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就我院正在进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实训基地升级规划进行互动交流。双方在思想碰撞中相互启发,共同探寻专业发展的优化路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进一步拓宽专业视野,启迪教学改革思路,7月2日14:00,理工学院在E中5001会议室召开了青年教师培训暨交流座谈会。会议由学科工作办公室主任马永升主持,党总支书记邓生银参会出席,学院青年教师参会交流。孙利敏老师带来了一场题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创新实践——经验分享与交流》的专题讲座。她不仅介绍了济南职业学院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探索,分享了专业群建设、校企深度合作以及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经验,更结合实例,深入剖析了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方案如何动态调整以应对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了基于项目化、模块化、情景化教学改革的创新模式,给出了如何解决课堂教学中学生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的具体措施。王甲琛老师则补充分享了济南职院在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规划思路与管理经验,强调了实训环境对技能培养的关键支撑作用。讲座生动阐释了电子信息技术在驱动产业变革、服务区域经济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优化人才培养和实训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讲座结束后,青年教师们就学生个性化指导策略、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以及实训项目设计等问题与两位专家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现场互动交流,专家们逐一答疑解惑,提供了极具针对性的指导。


此次济南职业学院孙利敏、王甲琛两位教师的西行交流,是一次成功的“授机巧”与“炼真知”的实践。通过扎实地听课、深入的研讨、精彩的讲座,不仅为学院带来了东部发达地区先进的职教理念,而且,宝贵的实践经验,更搭建起了东西协作、互学互鉴的坚实桥梁。双方期待在未来能建立更紧密、更常态化的交流合作机制,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科研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探索,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共绘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